“我们冲在前面,群众就有了主心骨”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涿州市双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史银硕——

“我们冲在前面,群众就有了主心骨”

2023-08-19T06:13:54.png

□保定日报记者 耿 静 范楚鹰

8月16日9时,在涿州市水榭春天小区外,看着垃圾清运车陆续将小区垃圾往外清运,双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史银硕又转头调集抽水泵,对小区地下室积水和淤泥进行清理。紧绷的神经、熬红的双眼、嘶哑的嗓音、那身被汗水浸湿又捂干泛盐碱的衣裤……是他这段日子的标配,41岁的史银硕憔悴而沧桑。

乘风破浪,逆水而行。时间回到7月29日,当天正值周六,一大早,史银硕就接到上级部门通知,赶赴包片村庄,抓好物资队伍准备、补充器具,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住。

7月30日深夜,一直坚守在双塔街道办事处的史银硕,接到转移北关村紧邻永济河800多名村民的命令后,立即召集村两委制定转移方案。7月31日凌晨,他组织40多名党员挨家挨户喊话,直到7月31日12时,才完成转移任务。还没来得及休息,史银硕就又接到“转移全部北关村村民”的命令。他和村两委十几名党员组成临时党员突击队,逐家逐户敲门通知居民迅速撤离。

故土难离,家产难舍。面对转移,碰上不愿离开的“硬钉子”, 史银硕就软磨硬泡,多次折返上门。

回顾当时的险情,北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新还是心有余悸,村里地势低洼而且老人儿童多,再加上不少村民一开始的侥幸心理,转移难度不小,“多亏史书记不厌其烦地劝离,帮我们背着老人,拖着东西,扶着村民往安全区域走。现在回想起来,心里真的很感动。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合力营救,村民就遭殃了。”

对于比他还小十来岁的史书记,56岁的王新打心眼里佩服。

雨淋水泡,脚上划的口子来不及抹药,史银硕就一瘸一拐地忙活;嘴里的火泡消不下去,吃口面包都得皱着眉头往下咽;双塔街道办事处被淹后,他和几名村干部连续三天睡在车里,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时刻盯在抢险救援现场……十几天来,史银硕24小时驻扎在双塔街道,转移安置群众、积极调配物资,始终站在队伍最前方。

“这种时候,我不只是一名包片干部,更是一名党员,党员干部初心有没有忘、使命能不能扛,就看关键时刻敢不敢顶上去、能不能扛得住。面对汛情,面对群众期待,我们冲在前面,群众就有了主心骨。”这不是豪言壮语,这是在防汛一线听到的最朴实的语言。

8月5日起,积水逐渐退去,史银硕立即带领党员干部进村清淤消杀,为复工复产重建家园做准备,同时积极走访受灾群众,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还要处理上传下达、物资保障等各种事宜,遇到突发情况,经常连续二十多个小时都没法合眼。

“很长时间没回家了,不过我爱人很支持我的工作,两个姑娘也很独立,家里不用我太操心。”汛情后,奋战在抗洪一线抢险救灾的史银硕,曾七天七夜没有给家里打一个电话。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家因为地势低,曾被洪水围困,爱人甚至蹚着齐腰的水到婆婆家安置物品,小女儿每天都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拿着手机不敢打,生怕影响了史银硕。“白天需要做的太多,晚上需要想的太多,有时想着今天一定给家里打个电话,又被事情岔开了……”谈起妻子和孩子,救灾中“霸气”的他有了一丝愧疚。

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关键时刻“硬核”担当。

“人民群众的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史银硕用实际行动展现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过硬作风,诠释了“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使命担当。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