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务必警惕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2023-08-31T06:12:14.png

近年来,骗子冒充老师诈骗的案件频发,明明骗术不高明,为何骗子总能屡屡得手?骗子善于伪装,同时他们更是抓住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心理才让家长们防不胜防。谨防开学季诈骗,了解诈骗套路很关键。

家长群诈骗手法解析

(一)搜索班级群信息

  1. 骗子在社交软件上搜索关键词“班级群”“年级”“家长群”等,找到家长群。
  2. 骗子蹲守在校园门口,通过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等方式,向家长索要家长群的二维码。
  3. 新生入校,骗子混进新生家长会或学校,扫描张贴的群二维码。

(二) 潜入班级群

  1. 骗子通常会选择一些入群无须验证或群管理不到位的家长群,这类群骗子很容易就能蒙混进群。
  2. 骗子进群后先潜伏在群里一段时间,摸清群内老师的活动规律,伺机行骗。

(三)更换信息,实施诈骗

  1. 骗子进入家长群后,会选择老师上课或者休息的时候,将头像和昵称改成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并冒充班主任老师在群里发布虚假的有关“学校收取书本费、资料费、班费”等信息和收款二维码,引诱家长和学生转账。
  2. 有时骗子还会一人分饰几个角色,或一次混进多个账号,用其他账号冒充个别不活跃的家长,在“假老师”发出收款信息后,回复“已转”“已支付”等消息混淆视听,诱导家长上当受骗。
  3. 为防止家长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核实,骗子冒充班主任在群内谎称手机掉水里等拿去维修不能联系,但急着要缴费,催促家长立刻转账。

(四)实施诈骗后退群

骗子在收到家长们的转账后,立即退出该群,或解散新建的群。

破 解

1.设卡有三招

管理员设置“加群验证”。群里的老师和各位家长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群的管理,请勿随意泄露群二维码。群管理员可通过设置“加群验证”,防止骗子随意进群,家长进群后,需要按要求修改自己的昵称,便于老师管理。

2.标注

给真老师设置昵称。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给真老师设置昵称的办法把冒充者筛查出来。骗子冒充的“老师”一旦在群内发消息,马上就会“原形毕露”。

3.核实

与老师通话或面对面。学校收费一般不会紧急到要马上完成,家长和学生看到有“老师”发布收费信息时不要急着缴费,务必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或者面对面的方式与班主任本人核实信息真伪,避免被骗。

其他常见诈骗方式

“培训班”诈骗

反诈提醒:家长如果收到“孩子”发来的缴费信息,不要急于相信,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向孩子核实。或者在社交软件上多问“孩子”几句:“咱家附近都有啥?”“你高中老师叫啥?”“你今天吃了什么?”

“学费退费”诈骗

“因xx原因退还部分费用,请点击领取!”一些骗子利用伪基站、木马链接等手段,以学校名义发送退费短信,要求家长点击链接或回复个人银行账户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反诈提醒:不要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谎称孩子身体不适诈骗

一些骗子以老师身份打电话给家长,谎称孩子身体不适或发生意外急需医药费,在家长慌乱的状态下,诱导受害人打钱。

反诈提醒:收到有关孩子短信时,要保持冷静,先电话联系孩子的班主任或当事人,不盲目汇款。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