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长者健康“面试官”
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
上门评估、定期监测、预警变化、爱心呵护……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长者健康“面试官”
资深护士李艳艳
80后宋宪媛
90后张青淮
00后陈心茹
在养老服务行业中,有这么一个工种:从业者像面试官一样,对长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等进行“打分”,并为长者定制专属服务个案,这就是“老年人能力评估”。2020年,“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2021年,人社部颁发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近日,记者从市区多家养老服务机构了解,近年来,随着我市开展长护险试点、推行普惠性养老服务补贴、高龄长者入住专业养老机构需要等,在养老服务行业,从事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的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多。他们用专业和爱心,读懂老年人健康需求,守护长者生活。
退休护士再就业:上门评估居家长者,助力长者享受优惠政策
“做好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真的不容易,不仅需要护理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和日常养生等基本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卫生院护士退休的李艳艳,今年54岁。2019年入职福寿康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南汇护理站,定期上门为居家养老的长者提供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
“评估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科学划分老年人能力等级,确定相应的护理级别及护理方案。另一方面,评估结果也是养老机构收费标准、长护险、政府补贴的重要依据。”
相较养老机构,居家上门为老评估的地点会根据评估对象而改变,经常会碰见环境差、设施简陋、长者信息不全等难题,更有长者长期卧床,不能言语,与老人进行沟通难问题。
“阿婆,阿公是什么原因卧床的?平时吃饭吃些什么?”“阿婆你辛苦咯,接下来我们会帮助您照顾阿公的。”2019年,我市开始长护险试点工作。根据老年人失能等级评定,选择相适应的护理服务。当年7月,李艳艳与两位护理员第一次配合参与评估工作就遇到了难题。市区勤奋路70多岁的阿公因为脑出血卧床不起,不能自理。照顾他的阿婆也已经70多岁,浴室没有助浴装备,根本没有办法帮助阿公洗浴,老人身上异味很重,有多处褥疮现象。当天李艳艳陪着他们聊家常,缓解焦虑心情,并根据聊天细节记录情况,之后她还与同行的护理员一起为阿公助浴,阿婆感动不已。
李艳艳介绍,日常工作中,她一般通过体格检查与长者或家属言语沟通,获得一般健康状况,如长者的精神面貌、视力、听力、沟通能力、咀嚼吞咽能力、肢体活动情况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另外,通过专业评估,深入了解长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失风险、摔倒指数、压疮风险……每次上门,登记表格上都会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个评估细节,及时形成护理报告,方便居家上门服务的护理员对长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80后高级评估师:定期“测评”入园长者,及时优化护理等级
“奶奶您叫什么名字?几岁啦?今天来这边是做什么呢?每天要吃什么药不?”……日前,在子女的陪同下,76岁的王奶奶在子女陪同下,参加“健康评估面试”,准备入住现代养老金竹嘉园。经评估,金竹嘉园护理部主任宋宪媛发现长者有点词不达意,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明显减退,还伴有生理和病理性的退化现象,最终被评定为二级护理要求。“我的母亲年纪是大了,但是一切都很正常,基础护理就可以了。”最初家属接受不了现实,觉得母亲只是健忘不是失智,而且日常都能独立照顾自己的。
“奶奶已经有记忆力减退现象,这是常见的老年人认知障碍问题。如果没人一直陪同照顾,一般很难发现,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宋宪媛耐心讲解并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报告制定专属照顾计划——建立健康档案、安排康复服务、协助大小便、助浴、帮助穿脱衣服、服药等,为长者更好地服务,防止病情的快速发展。经过疏导,家属听取了宋宪媛的建议。
“养老照护的每一项服务,都是从评估开始。”宋宪媛41岁,拥有高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护师执业证书等,入选评估师国家人才库。大学毕业后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15年,7年前开始从事养老服务工作,2年前进入金竹嘉园从事评估工作,为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做了许多细化工作。评估团队会根据全国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对长者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共4个一级指标要求和26个二级指标对长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打分。
“每一位长者的照护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更偏向身体方面的照护,有的偏向心理上的照顾。”在长者入住一个月后,金竹嘉园评估团队还会进行评估等级调整,为长者的恢复提出意见并制定照护计划,不断优化养老护理方案,让护理员更好照顾长者。
90后养老护士:随时更新“养老盲盒”,“预警”长者健康变化
“一个月为30多位长者做评估,因为全院资料需要半年更新一次。三年工作下来,累计评估有上千人次了。”27岁的张青淮2020年入职红景天养老护士岗位,并兼做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她为养老院里的长者提供日常生活能力、感知觉与沟通、精神状态、时间空间、人物定向以及社会交往等综合状况测量与评估。三年多的时间,她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
“有的长者刚入住时情况还不错,过段时间可能就会出现变化。评估工作能预警好多老年人的养老大问题。”84岁的周阿婆刚入住时属于自理型老人,期间家属过来看望她时还行动自如,可入住了一段时间后,护理员发现她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偶尔还会忘记是否吃过三餐。张青淮与同事观察并立即采取MMSE量表,对她进行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其存在认知障碍,与家属协商后将她带去了医院进行诊疗,同时将她的房间门口挂上显著的标志便于老年人的记忆,并告知护理员实时确认周阿婆的动态,随时提醒行程,充当周阿婆的人工小闹钟。目前周阿婆已在院居住四年,得到家属的高度认可。
“状况好的长者评估时间一般只需10分钟左右,而有认知障碍的长者需要评估的事项较多,耗时更长,每次评估一般需要两人以上去完成。”张青淮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团队凭专业知识和经验发现潜藏的问题。老人的“变老”都会有一个动态变化,正常老人如果近期出现记忆下降的症状,排除外界因素,那么有可能就是认知障碍的前兆,这些都是他们身体发出的信号,要及时预警,不要错过最佳干预时间。
00后护理员:用专业评估健康,用情感呵护长者心理
当前,养老服务行业吸引了不少95后、00后年轻人加入,“老年人能力评估”岗位正成为年轻人就业选择。
“在养老机构,评估需要的设备都比较大件,例如双向扶梯、模拟吃饭的器具等,而居家上门,器具就比较小巧方便携带,如计算本、七巧板……”来自睦邻养老的00后高级护理员陈心茹,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养老行业,负责睦邻养老机构长者入住、定期评估工作及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一年时间,陈心茹对失能半失能及患有认知障碍的长者的照料服务和日常评估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爷爷,你腿脚有没有好一点。”“爷爷平时生活还好不,有没有什么困难,和我们说说。”记得第一户家庭,当时陈心茹是在一旁协助评估,80多岁的爷爷因为事故,导致下肢肌力不足,平时只能用拐杖协助行走。最初爷爷对评估员有强烈的警惕性,陈心茹用拉家常的方式与爷爷建立了信任,经过谈心,原来他受伤后少了与外界的交往,被困在这四四方方的房间,没有抒发情绪的通道,子女也只是送个三餐从未与他谈心沟通,说到这儿爷爷总会伤心眼泪。经过评估记录,陈心茹与家属取得联系,根据爷爷自身情况告知安排护理员上门为他做基础护理并陪伴聊天,做好心里慰藉,减少爷爷的落差感。
“相比养老机构评估,居家老人的护理时长较短,居家评估与长者交流起来更费时费精力。”陈心茹常和团队采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先与他们建立信任,再对他们的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不错过任何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