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200元售价5000元,24人团伙制售假表获利4000多万元
“烧腊全家福”600元,“海鲜套餐A”1000元,在广东揭阳的一家餐厅里,购买套餐得到的不是美食,而是一块高仿名表,还能“私人订制”。7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一起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办理情况。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了解到,案发后,上海宝山警方在广州、佛山、揭阳、漳州等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捣毁工厂、档口、工作室等犯罪窝点6处,现场查扣假冒名牌手表200余块、仿表配件30余万件、生产组装器械5套,该团伙非法获利4000余万元。
▲嫌疑人在微信群发布的售假信息。 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2023年4月,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经侦支队接群众举报,有人在朋友圈销售假冒名贵手表。警方从相关广告信息入手,查到了一个以王某为首的“万表汇”名表工作室销售团队,王某通过非法获取的网络购物信息、手表网站注册信息等资料,锁定了一批20岁至50岁的“潜在客户”,招募5名女性客服人员以拨打电话“撒网”的方式添加客户好友,并根据年龄特点推销相关名表款式。
经查,该工作室隐匿于福建漳州某商务楼内,客服人员依靠销售获得提成,单表售价为2000元至5000元不等。销售人员给假冒名表贴上“精品复刻”的标签,为顾客提供知名腕表品牌的40余种畅销款式的样图选购,以“复刻表”与真表悬殊的价格差异吸引顾客。经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工作室不具备相关品牌的生产和销售资质,也没有工厂和仓库,发货地均在广州。
▲警方查获的大量假表。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随后,民警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了一家隐藏在佛山火车站旁边的钟表维修店。店主黎某、谢某长期在广东佛山的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向来往旅客低价兜售假表,同时还为“万表汇”名表工作室提供货源,而该二人的上家均为广东的一家钟表维修店,这家该门店的经营者陈某夫妇十分神秘,只在深夜开门做生意,且门店没有招牌。办案民警调查发现,陈某夫妇的门店也只是“中转站”,其货物来源指向广东揭阳的两家餐饮店。
办案民警根据前期摸排情况找到了位于广东揭阳的一家“烧腊排档”和一家“海鲜酒家”。“在对周边商户和居民走访时了解到,两家餐厅开了很久,所处地段的租金并不便宜,但店内生意冷清、菜品单一,且店员对进店的食客表现得十分警惕。”民警说。
经过多日的暗访调查,一个以郑某兄弟为首的藏匿在居民楼内的地下制假窝点浮出了水面。饭馆内的套餐标价对应不同价位的假表订金,例如,“烧腊全家福”600元,“海鲜套餐A”1000元分别对应不同系列表款。经销商只需要通过网络扫店内“收款码”“点菜”,就能给制表工厂下订单。而真正的“制表工厂”则藏匿在两家饭店附近的居民楼内,郑某兄弟雇佣了多名制表工在该窝点内根据“餐厅订单”,从仓库挑选相应品牌、型号的配件后进行假表组装,最后由专人在餐厅发货,从不暴露工厂地址。
▲餐厅实为售假门店。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落网后,郑某兄弟交代,他们在未获取相关品牌生产制造许可的前提下,在揭阳设立制表源头工厂,购置全套生产组装设备,到各种配件市场、小工厂、小作坊等地收购囤积大量手表配件、私自印制商标贴纸、证书、包装等附件,自己加装商标、组装成表后再由各级代理商分销,逐级赚取差价。一块假表的物料成本最低仅200元,最终售价高达2000-5000元。为了逃避警方追查,该团伙只根据订单进行加工,不批量囤积成品表,通过开设餐饮店给资金流“洗白”,平日“做熟不做生”,极具隐蔽性。经认定,该团伙所售表款从配件到产品证书均为假货。
▲制假人员在演示制作假表。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目前,郑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被上海宝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余11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外,本案中制假配件的供货渠道和其他层级分销人员,警方正在进一步追查中。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编辑:杨波
责编:郎清湘 官毅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