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求学路
本文转自:荆门日报
□郑文
记忆中的那段路最是泥泞,却是难忘的曾经。
1990年前后,家中两个孩子相继考上邻镇的一所高中。老家到学校大约有30里路程,虽说是公路,但雨天道路泥泞,踩一脚泥水四溅;晴天尘土飞扬,踏上去鞋子裤脚满是灰尘。
3年里,孩子们用脚丈量这段路无数遍,也不知在这条路上淋过多少雨,踩过多少泥。那时,学生在校吃饭需要向食堂交米。为了减轻孩子们负重走路的辛苦,常常是为父的我用自行车送米到学校。晴天还好说,若是刚下过雨,路上尚未干好,那就难了,有的地方自行车只能推着走,而且还要专门备一根棍子,边走边戳泥巴。后架上几十斤米,有时还会翻落下来,常累得满头大汗。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送米到学校,学生们刚吃过晚饭。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都拿着漱口缸和毛巾从潮湿的寝室走出,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孩子们告诉我,到学校旁边的大堰里去洗漱。由于人多,学生们要下到堰塘里,站在水中洗漱,也不管水清水浑。我惊诧不已。但尽管这样,看得出孩子们是乐观愉悦的。或许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或许求学路上虽苦犹甜。这种洗漱方式恐怕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
后来,两个孩子不负期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一直在勤奋努力地前行着。他们昔日求学路上的那条泥泞道路早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美观的柏油路。艰难岁月虽不堪回首,赐予人的却是永久财富。
而今,孙辈已经成人,也行进在求学的路上。现在的路多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道路通达光亮,学习环境优越,可我隐隐觉得正在远去的泥巴路值得怀念,值得孙辈们去了解去体味。古语云,未曾清贫难成人。让孩子们了解一下过去求学的艰辛,应该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