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贵:扎钩“编织”钢筋铁骨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

杨进贵:扎钩“编织”钢筋铁骨

——“奋斗·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之十一

8月6日,室外的温度格外高,大家都在寻找阴凉地避暑,却有这么一群人,顶着热浪在各大建筑工地忙得热火朝天。杨进贵便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是一名钢筋工,在建筑工地做钢筋捆扎已近十年,小小的扎钩在他手中灵活翻飞,为一栋栋建筑织出牢固的钢筋骨架。

因为天气炎热,项目部调整了施工时间,6时上工,中午最热的几个小时可以好好休息。清晨,天微微亮,杨进贵就起床了。简单吃过早饭,他便来到工作楼层,戴上手套开始铺钢筋、扎钢筋,这是杨进贵每天的日常工作。捆扎钢筋的工作是辛苦的,大热天还要戴上厚厚的手套。杨进贵说:“钢筋很粗糙,若是不戴手套,一不留神就要磨出水泡,太阳一晒还会烫手。”毒辣的太阳下,记者手里的水很快就变热了。这时,杨进贵拿出一个不起眼的保温杯。这是他昨天晚上用矿泉水瓶装好放在冰箱里的水,早上倒进保温杯里,一整天都是凉的。他倒了一杯递给记者,还冒着丝丝冷气。

“老杨,你那里还有匝丝吗?我这少了一些。”一道声音突然响起。“老杨”是工友对杨进贵的称呼,不仅是因为年龄,更是因为熟稔。杨进贵一边递过匝丝一边说:“钢筋捆扎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质量,别看这小小的匝丝,虽然很软很细,钢筋之间的连接可全靠它。一根匝丝很细,但是一根主梁上可是有成百上千根,把钢筋固定得死死的。”采访过程中,杨进贵也没有闲着,扎钩在他手里旋转飞舞。他用扎钩将匝丝一根根绑扎在钢筋连接处,快速旋转几圈,匝丝就牢牢捆住了钢筋。杨进贵的速度很快,5秒钟就能捆好一根匝丝。仔细端详捆扎好的钢筋,每一个的圈数和形态都近乎一样,如同复制粘贴。

问他每天重复这样的工作累不累,杨进贵停下手里的动作,跟记者细数这十年来参与过的城市建设,然后转头指着旁边已经封顶的大楼说:“这两栋就是我们修的。”语气中全然不见疲惫,满是骄傲。杨进贵在邵阳修过人防工程、盖过写字楼、修过桥,这些工程都离不开钢筋,当然也离不开钢筋工。在他眼中,自己从事的是建筑施工中相当重要的一道工序,钢筋的口径、位置、数量、匝丝固定的圈数都有严格要求。“我们负责的是整个建筑的骨架,只有骨骼结实了,工程质量才会好。”杨进贵笑着说。

“做完这一层就封顶了,也是时候休息几天了。”下班时间到了,杨进贵和一众工友边走边聊。“休息一两天就要开始做下一栋,工期不等人啊,还得多赚点钱,家里孩子读书用功,我也不能拖后腿。”话音未落便响起一片爽朗的笑声。夕阳西斜,金色阳光洒在工友们布满汗水的脸上,灿烂的笑容愈发耀眼。

2023-08-11T05:51:33.png

您可能还喜欢...